3月31日,由我会教育培训分会主办的“2025汽车服务人才的国际化之路——培养模式与合作交流”活动在北京首都国际会展中心圆满落幕。活动围绕“技术无疆”“匠人精神”“智联融合”“数字互认”“新能源出海”五大核心主题展开,聚焦全球化背景下汽车服务人才的培养与协作,共同探讨行业国际化发展的新路径。活动吸引了行业协会、政府官员、企业代表、教育专家及国际友人等200余人参与,我会会长张延华、秘书长底彦彬、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学院副院长陈润云等出席会议。活动由我会教育培训分会秘书长佘镜怀主持。
张延华在开幕致辞中表示,汽车服务业正加速融入全球产业链,亟需通过生态协同与模式创新,构建国际化人才发展体系,为行业注入新动能。他强调,要紧密结合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特性,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,加强与国外行业协会、人才认证机构以及职业教育机构的合作,通过国际认证、技术交流、师资培训等方式,推动形成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国际化培养新模式,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人才队伍。
陈润云在主题演讲《技术无疆:援外培训中的中国智慧与全球胜任力培养》中指出,技术援外培训不仅是知识输出,更是推动国际技术标准互认、深化全球合作的重要桥梁。
比亚迪汽车售后服务事业部培训中心总监高婵以《中式匠人精神:本土技术工人的全球化跃迁之路》为题,分享了如何将中国传统技艺与国际化标准结合,助力技术工人实现职业升级。
途虎养车副总裁吴迪聚焦数字化技术,展示了如何通过区块链等新技术提升人才认证的“国际互认”效率。
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康长运提出“产教融合新范式”,呼吁校企合作构建全球统一的汽车服务人才标准。
普尔文中国区总经理冯钢针对新能源领域,探讨了后市场人才“国际通行证”的颁发机制,强调掌握行业话语权的重要性。
会上,底彦彬与冯钢分别代表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、Prometric LLC (普尔文有限公司)就新能源汽车维修技师国际认证项目进行了战略合作签约,双方将共同推进汽车服务人才的跨国认证与技能标准互认,为汽车服务出海提供有力支撑。
会后,参会嘉宾参观了同期举办的行业展会,与参展企业就技术合作、人才培养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。
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,为汽车服务业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思想碰撞与实践落地的平台,未来需以全球化视野、数字化手段和协同创新,打造开放包容的人才生态。